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习近平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48个字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准确地概括了当前我国外宣工作的基本目标。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提供了一套审视外宣工作的认识框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指出了对外传播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指出了对外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5月27日下午,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二十讲讲在富力教学大楼A112室开讲,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涛给学院同学们作了题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专题讲座。
刘涛讲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既是外宣工作的奋斗目标,也是外宣工作的实施途径,其话语落点是为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所谓“联接中外”,强调我国要积极拓展并探索一系列全球交流的平台、渠道和途径,主动打通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边界,以一种国际化的姿态进入世界交流系统,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积极对话;所谓“沟通世界”,强调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讲好世界故事,增进全球范围的彼此理解和相互信任,最终在一个对话空间中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着诸多极为不利的政治偏见和舆论困境,在此背景下提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旧格局并未打破。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媒介跨国公司仍然由美国、西欧和日本唱主角,国际间传播的信息绝大多数源自西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技术,西方特别是美国还拥有明显优势。美国几乎占有垄断优势。美国等西方国家把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作“普世价值”,极力为本国利益辩护;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国际传播能力较弱,合理要求长期被边缘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和平发展、生态保护、经济稳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日益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自然也迫使外部世界必须重视中国的声音。
接着刘涛向在座的同学们分析了中国、美国的国情、历史、价值体系、文化观念、软实力的差异,进而讲解中美之间的传播体系不同,中国讲故事的模式与美国讲故事的模式自然也不会相同。刘涛认为以中国立场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与以“西方中心论”视角进行观察和思考,其结果必然不同。在国际话语权上,全球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比如美苏之间的宣传模式,美国对内对外具有双重标准,双重价值观。美国发动战争上前美国政府公关会以国家利益至上这个价值观念诱使民众支持;在传播话语权时,美国政府与媒体之间会采取政府通过游戏规则去诱导媒体向着既定的方向报道,中国更多的是按官方议程去报道。
刘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不仅提出了对外话语体系的内涵特征,同时指出了对外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实现路径。一方面,就对外话语的内涵特征而言,话语构建的主导思想是“融通中外”,即对外话语的根本目的是构建一套沟通中外、联系世界的对话体系。怎么讲好中国故事,怎么做好对外传播?刘涛认为对今天的中国传播者来说,在积极维护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利益的立场前提下还应该去着力下一下功夫建设并确定好价值符号体系、自己的价值体系,通过对话语体系的创新,也就是强调要在修辞上做文章,以国外公众能够读懂和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另一方面,通过对新概念来提炼中国思想与中国智慧,通过对新范畴来有效地设置国际议题与话语框架,通过新表述来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外话语体系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告别为西方话语当传声筒时代主动讲好中国故事,用更多现代的故事、人性的故事和中外交织的故事,引起共鸣,消除误解,传递真实的中国形象。概括起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提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本表达层面的必然过程,也是中国故事进一步国际化、科学化、大众化和修辞化的必然要求。
(图/文 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