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乐竞中国

开山之功:冯列山与暨南大学新闻学系的创建

时间:2016-11-14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91
 

冯列山(Feng Li San1907-1998),名立三,号瑞麟。

2016年,正值暨南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暨大新闻学系也迎来了建系70周年。盛时佳节,追踪溯源,探求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创建并开展系统新闻教育过程和缅怀首任系主任冯列山对暨大新闻教育的开山之功,不仅将拓展暨南大学的校史研究,而且能丰富中国新闻史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应运时代需要,创建华侨报业生力军的摇篮

抗战胜利,外患终除,屡经战连祸接的暨南师生终于看到了复兴暨大、壮大暨大的希望。从1945年初,抗日战争胜利在即,迁址福建建阳办学的暨南大学着手复员回沪事宜。1946615日,李寿雍到沪履新,出任暨大校长。81日,暨南大学开始对外发布招生通告,增设新闻学系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出现在招生通告之中。在招生工作开展的同时,学系积极选聘师资力量,物色教授人选。8月,暨南大学聘请冯列山为文乐竞中国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任期自194681日至1947731日,月薪国币600元。921日,暨南大学新生招考工作结束,公布了新生录取名单,共录取新生正取生481人,备取生136人,其中文乐竞中国学系正取生35人。暨南大学文乐竞中国学系从19468月教育部批准增设,开始筹建和招生,到1129日正式开课,开展系统新闻教育,历经时近4个月。暨南大学是应运时代的需要,创建新闻学系,开展系统新闻教育。暨南大学从华侨教育的学校定位出发,为了培养华侨新闻人才,创建新闻学系。据当时报道说:暨南大学,为华侨同学在国内之最高学府。暨大新闻系,自是培养发展华侨报业生力军的摇篮。暨南大学应运时代的需要创建新闻学系,也是尊重历史传统,薪火相传的结果。早在1928-1929学年,暨南大学已经开始尝试新闻教育。19286月,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叶公超教授撰写的《英国文学系课程指导书》就有新闻学课程。8,他聘请《申报》编辑马崇淦出任新闻学课程报学概要讲师。马崇淦任主持《申报·教育版》编务工作。他注重理论与实际并重,重视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培养。课余假日,他组织报学班(或称新闻学班)同学前往上海各大报馆,"练习采访与编辑",定期同新闻界人士座谈交流。当时上海《申报》和《民国日报》多次报道暨南大学新闻教育的尝试活动。这说明这些活动引起社会关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19297月,叶公超离校北上和马崇淦被复旦大学聘为新闻学讲师,暨南大学新闻教育尝试活动遗憾地停止了。但是,此后暨大师生新闻活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抗日战争爆发后,暨大真如校舍毁于炮火。1941年夏,暨南大学在福建建阳复校,师生成立新闻学会,研究新闻,开展新闻活动。暨南大学正因前有新闻教育尝试活动的开展,所以等抗战胜利暨大在上海复校后,新闻学系应运而生,新闻教育活动顺利,且由尝试活动进入到系统开展阶段。

冯列山出任暨南大学新闻学系主任

暨南大学新闻学系聘请了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报学名家、南洋报人、新闻学教授——冯列山出任首任系主任,主持新闻学系创建工作;而冯列山成长经历和新闻业绩使得他成为暨大新闻学系首任系主任的不二人选。冯列山(Feng Li San1907-1998),名立三,号瑞麟,190798日出生于福建福安双峰村。其父冯文基,清末秀才,长期在闽沪两地经商,好结交文人雅士。冯列山在家乡读完小学后,于1920-1925年前往福州读中学。高中毕业后,前往上海就读复旦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他学习了文学,历史和新闻学,并对新闻学产生浓厚兴趣。19299月,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成立复旦大学新闻学会。冯列山为特别会员,由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情缘,走上了新闻生涯。

国立暨南大学聘任冯列山为新闻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的聘书(1946

19301月,冯列山在复旦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其名冯立三位列文学院第一。毕业后,由于新闻兴趣进入上海《申报》工作。19321月,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局动荡,他准备前往德国留学。是年秋,他因复旦大学优异成绩,获得德意志文化交流中心全额奖学金。1933-1934年,他求学弗赖堡大学。1934年夏,他前往慕尼黑大学新闻学系读书。他主修新闻学课程,辅修了德国文学史、宗教学,申请免修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课程。19355月,因成绩优异,他获得洪堡基金会奖学金,使得其博士论文《当代中国政治和文学杂志》得以继续修改完善,并于6月进入博士论文答辩。他的答辩老师评价说: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变迁情况(政治、历史方面)都是体现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媒介之中,而这些传播媒介对于当时的德国是十分陌生的,因此冯列山的此篇论文对于德国了解中国媒介是十分有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这篇呕心沥血之作,基于冯列山在上海《申报》的实践经验,对于研究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参考作用,同时也填补了当时研究国际报纸、报刊领域的研究空白。博士论文顺利答辩通过后,冯列山成为第一个获得新闻学博士的中国人。

《德国新闻纸的研究(德国通讯)》(冯列山,《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22号)

在攻读慕尼黑大学新闻学博士期间,他开始以《申报》驻欧特派员身份采访新闻,在《申报》上发表德国通讯。1935年,在中国报学史专家戈公振的鼓励下,他开始研究中外新闻史,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德国、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主要强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历史和现状,逐渐成为一位新闻学者。他积极采访欧洲新闻,为中国发声。据《翁文灏日记》193758日记载:《申报》驻欧记者冯列山来见。当时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前往英国参加英女皇加冕典礼。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冯列山取道伦敦回到上海,重返《申报》,他开始关注和研究海外华侨问题。193831日,他随申报馆员工乘广九线南下广州,前往香港,出任《申报》(香港版)出主笔,撰写社论,仅1-6月在《申报》发表37篇国际时评和通讯,分析欧洲形势,谴责希特勒的法西斯暴行,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可能性。8月,胡文虎在香港出版星系第六份报纸《星岛日报》,他应邀参加筹备工作并出任该报主笔,主持笔政。同时,他负责主编《星岛周报》。193981日,星系报业收购新加坡《总汇新报》,胡文虎派他前往新加坡担任该报总编辑。他力主改革,使得原本业绩不好的《总汇新报》很快获得较大发展,读者反映良好。他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人民的抗日战争。821日,中正中学校长庄竹林博士邀请他前往演讲。他不谈报业,畅谈抗战。

《冯列山新闻文集》内封(邓绍根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19429月,冯列山被聘请为复旦大学文乐竞中国学系教授。1943年,他迁居成都,出任教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教授。在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教书期间,他教学相长,与学生密切交流,逐渐深入研究新闻学。他在新闻学著作《新闻讲话》中记叙了其撰写该著作的动机,七八年前,我在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任教,当时有一批三四年纪的同学,觉得离校在即,一般参考书都比较生硬,和实际的情形有点衔接不上。生怕毕业后跑到新闻界去,样样不在行,给人家笑话。他们大家商量的结果,便磨着我替他们做一个有系统的课外演讲,说是传授一点秘诀。起初我怕麻烦,因为要特别花费一些时间去准备,这间接会影响自己的研究工作;但经不起他们来了一批又一批,一次又一次,终于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每星期演讲两次。由于我比较了解学生在课堂里上课的情形,我就把这个课外演讲完全改变一种方式,采取闲谈的口气;当时跟他们一起到郊外,或者上茶馆去,讲得很轻松随便,根本没有任何拘束。这样讲了两个学期,显然大家都十分愉快,我自己的所得,便是这本书的底稿。在成都期间,他还积极投入其他新闻活动。19455月,他负责《成都周报》编务工作。9月,他被四川大学聘为夜校新闻组讲座教授,讲授新闻学。10月,冯列山创办了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的《自由周报》。

上世纪70年代初,冯列山与来访德国新闻界人士

冯列山主持暨南大学新闻学系的成效

冯列山出任暨南大学新闻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后,表示:此后不再出任报馆,将致全力于新闻教育。他根据暨南大学华侨教育的传统和自身丰富的海外新闻实践经验和高校新闻教育的经历,提出了将该系打造成华侨报业生力军的摇篮的发展目标。在新闻教育中,冯列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导师。他对30多位学生给予他们学术上、思想上充分的自由,谆谆教诲;教学范围非常广泛,除注重报业研究外,也重视广播电影业的研究。冯列山主持下的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学生新闻活动积极,朝气蓬勃,成效显著,受到好评。19478月,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专门发表文章《介绍暨大新闻系》,记载了成立一年的暨南大学新闻学系成绩。该报寄语说:今年暑期,又将有一群,有志从事发展华侨报业的青年,走近他们的行列里。日久将汇成一河流,夹带着祖国的文化,播撒在海外各地。冯列山优异的工作表现也受到了暨南大学师生的高度认可。19472月,李寿雍校长聘请他兼任暨南大学训导长。194745日,申报馆还专门为他向教育部开具身份证明。他创立的新闻学系却在暨南大学异军突起,受到了各界好评。在81-3日,暨南大学新生报名中,竟有404名学生报考了新闻学系。经过87-8日考试,913日放榜,录取了22人。20 同年8月,著名新闻学者储玉坤在撰写的文章《今日之中国新闻教育》中,已将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列入国内著名大学新闻系之列,并推荐广大学生报考。

冯列山创建暨大新闻学系对其人生的影响

冯列山在暨南大学创立新闻学系,开展系统新闻教育,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一直在新闻战线辛勤耕耘。冯列山主持了上海太平洋新闻公司,并继续开展新闻学研究。19493月,随着内战形势的日益严峻,他携带全家,妻子葛青凡,儿子冯以东、冯以庄、冯以明,再次南下,前往新加坡定居。抵达新加坡后,他重返新闻界,开展新闻教育和业务工作。19497月,他和刘益之等南洋报人开办为期三个月的新闻班,负责讲授新闻学概论与新闻写作,并充当顾问出版《新闻学研究》。该班60余人,大多成为星马华文报界的骨干力量,如陈名宗、宋兆良、梁明广和已故的潘书和、韩吉元与刘天凤等。此后,他负责主编大型学术性综合杂志《南洋月报》,并主编出版了数十本《南洋商报丛书》,后又担任《南洋商报》社论委员。1951年,他将自己在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授课讲稿整理成新闻学著作《新闻讲话》由新加坡南洋报社有限公司出版。同年,加入南洋学会,并出任理事。1963-1964年,《南洋商报》主办新闻工作者训练班,他兼任训练班讲师。197152日,新加坡政府援引内部安全法令逮捕当时任《南洋商报》总经理的李茂成,总编辑仝道章、主笔李星可和公共关系经理郭隆生。冯列山临危受命,出任代总编辑兼编辑委员会主席及主笔。197251日,冯列山退休,前后在新闻界工作42年,为中国和海外华侨新闻事业奉献了其人生的大半光阴。1998812日,冯列山在新加坡逝世,享年91岁。冯列山创建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对暨大新闻教育的开山之功,值得后人和学子永怀铭记!

原创 2016-11-07 邓绍根 岭南传媒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