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乐竞中国

“广州新观察”第17期:作家与城市——“北上广”三地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讨

时间:2016-12-22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41

(图为第17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现场)

城市作为大家共同居住的地方,文学又是特殊的记录形式,作家们以独特的文学笔触记录这个时代、记录我们的城市,而北上广是今天都市的代表,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文学到文化、从作家到城市,怎么样通过作家作品透视背后的这座城市?怎么样通过城市的变迁来探寻当下整个社会的脉络和走向?带着这些疑问,由广州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及南方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16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于12月16日在暨南大学召开。

本期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主持,我院执行院长支庭荣校社科处副处长黄晓燕出席本次会议。六位演讲嘉宾分别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陈思和著名作家石一枫,著名作家、广州市作协主席张欣广东省社科院哲文所所长钟晓毅,以及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江冰。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发表了题为京派文化与都市文学的互动关系的演讲。在演说中他首先提到鲁迅先生的杂文——《京派与海派》,说明北京和上海的传统从中国现代化进步就已经基本奠定而广州代表了新兴的传统,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造就的传统。其次,他深刻阐释了京派文化与都市文学的互动关系。他认为京派文学严格说起来并不是都市文学,沈从文、费明所书写的对象不是都市,而是乡村、田园风光,但又将它们命名为京派文学,因为他们的创作体现了北京的都市文化精神,这就是北京都市文化的政治情怀。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上海文化视野下的都市文学传统,他以上海为视角,讲述了海派文化的两个主要传统。第一个是殖民文化一方面带来现代化,但是同时也有腐朽性,繁荣和腐朽同在。第二上海作为最早的工业发展城市,上海的现代化一个是外滩。他指出上海文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很少看问题,可能是因为上海有比较大的历史背景,所以上海的作家眼睛都是朝前看的,较少跟城市未来的发展同步前进。

著名作家石一枫的演讲内容主要围绕“北京文化传统下的北京作家创作”展开。他提到了三个北京的概念:历史的北京、政治的北京、以及今天的北京。最后,他强调城市文学和城市小说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复杂,随处都有夹缝的冲突,随处都有新旧之交,随处都有老贵族的没落和新贵族的兴起。

广州市作协主席张欣,主要针对“广州南国都市氛围下的都市文学特征”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她首先指出:“广州的都市文学其实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田园记忆,我们和农村人想问题是一样的,比如说节省等,只是我们的生活场景不在农村。”其次,她还思考了广州三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对都市文学的重要影响。一个是广州这座城市更多元,但也更加包容。第二,它更现实,但是也更温厚。第三,大绝情导致大增长。

广东省社科院哲文所所长钟晓毅发言主要着眼于大陆都市文学的内涵与前景。她指出都市文学、都市文化的发展,经过了很漫长的阶段。都市文学、都市文化的内涵应该跟全人类的文明进展过程中多元丰富社会生活相关,但是现在都市文学、都市文化有一点走偏,人们还是受到传统农耕社会文化的影响,总是认为乡村美、都市恶的。此外她还表达了对都市文学发展前景的期待。

来自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江冰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广州都市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的演讲。他认为广东有四大题材优势,首先就是近代史,第二是改革开放,第三是海洋性,也就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第四就是华侨。这四大题材都是跟城市密切相关。二十一世纪社会结构在发生变化,年轻人代际差异有很大的变化的背景下,江冰认为在这种变化中,都市文学将替代中国漫长的乡村小说,而且二十一世纪最伟大和杰出的优秀小说都将出现在都市文学中。

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对本次会议作出总结,她首先对会议在场的各位专家表示感激。随后她重点提及广州最值得自豪的三本刊物:南方周末、花城和随笔,称以上几种刊物曾给她很大的鼓励。同时强调了广州的城市形象定位,称要将广州定位为一个国际城市枢纽型城市。

(新闻与传播学院 /支亚茹 /朱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