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讲座

【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为人”与“为学”经验谈——吴廷俊教授来我院学术讲座

时间:2017-03-13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48

2017年3月10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廷俊来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文科楼528室,向暨南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发表了一场题为《月明风清,水落石出——学习梁启超先生<为学与做人>的体会》的励志演讲,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为关键词,阐述了判断力、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和坚强的意志对学人为人与为学的境界的重要性。他说:“月明风清是一种做人的境界,水落石出是一种学问的境界,功到自然成。”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提出所谓的“史家三长”——才、学、识,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德”变为“四长”,而梁启超将“德”置于“四长”之首,他在一次题为《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谈到:“你如果做一个人,知识自然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吴教授对此极为赞赏,他说: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以教师为职业的人,一个想做点学问的人,我有这样‘三个敬畏’:敬畏人生,敬畏师职,敬畏学术。”

在演讲结束之后,吴教授还以学界前辈的身份,亲切地同青年学者分享了自己如何面对学术研究的倦怠感和解决学术研究瓶颈的宝贵经验。

当天下午,吴廷俊教授又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文科楼郁文报告厅向学院的硕士生分享了自己最近的研究计划——“文化视角下的新闻传播史”。他首先分析了既往的中西新闻史之差异的解释方法中,两分法和三分法的缺陷和不足,而试图以更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审视角度——文化的视野去重新解释。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和固守本体的三大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媒体”。吴廷俊教授从历史发展机制、媒体体制和思想传统三个角度,阐释了中国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并对“喉舌论”提出了新的看法。

他说:“一般而言,报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其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且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商品经济不发展,市场不发达,我国的报纸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动力机制主要‘为政治上之一种需要。’新闻媒体主要由政治的需要而产生,而发展,而壮大。”

    

(我院研究生正在向吴廷俊教授请教问题。)

而针对从梁启超到孙中山,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媒体“喉舌”论,吴教授认为一般人都对“喉舌”的提法有所误解,他不认为在体制内就没有自由,他引用马克思的话说:“我们不要做领导人简单的喉舌。”他认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不是一定要把领导人的讲话全文照登,而是把党的政策有效地传达到老百姓那里。

讲座结束后,吴廷俊教授与在场的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对同学们和青年学者提出的各类疑问都一一予以耐心且别开生面的解答。

(吴廷俊教授与我院青年教师黄雅兰交流中。)

吴廷俊教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第一任院长,并参与创建了该院的新闻学专业,专业主攻中国新闻传播史、网络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教育,其《新记大公报史稿》和《中国新闻史新修》分别获得1997年和2012年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成为继方汉奇之后,第二位两度荣获该奖的新闻传播学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