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18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现场)
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如何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如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带着这些问题,由广州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及南方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18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于3月10日上午在暨南大学召开。
本期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主持。七位演讲嘉宾分别是来自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包存宽,广州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柳,暨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负责人宋献中,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章家恩,广州市林业与园林局总工程师粟娟,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张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广州市绿色经济与环境能源法研究中心科研骨干陈熹。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包存宽发表了题为“生态文明从理念到行动的政策工具:规划与评价”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对生态文明的要义、背景进行了梳理。他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初期亟需试验,希望以广州模式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设立独立的、直接向市委书记、市长负责的广州生态文明委员会;按不同的空间尺度或行政层级,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评价体系。
暨南大学副校长宋献中以“低碳经济、绿色生活”为题展开演讲。作为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的负责人,他阐述了碳排放的危害、广州环境污染情况、环境治理以及碳排放全交易市场等问题。他认为环境治理多管齐下,一方面,可采用法律手段实现环境保护,如行政问责、绩效挂钩等;另一方面,可从市场手段加强环境治理,如设立环境综合管理目录保护;推行绿色价格、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证券及绿色水费等政策;以及完善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的相关问题。最后,他指出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低碳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碳生活应该是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后陈熹在演讲中分享了一个题为“低碳城市建设与绿色金融”的研究报告。她首先介绍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国内背景,随后阐述了低碳城市建设与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她表示,广州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南方重要的都会,用能也相当的大,节能减排的任务相当的艰巨。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导章家恩主要关注的是生态福利供给与生态广州建设。他指出“生态福利”概念的提出原因,并针对生态广州体系构建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广州生态建设应该是要建设山水田园生态城市;第二,要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第三,加强产业生态转型升级与重构;第四,加强生态福利产品供给的市场化构建。
广州市林业与园林局总工程师粟娟主要针对广州的花城建设,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建议。她指出,广州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取得了一些靓丽的成绩,但是与国外著名花城比较,还存在不足。对此深入分析原因后她提出,广州要建设、管理、宣传多管齐下,从增花量、建花园、添花景、美花乡、办花节、兴花业六个方面着手,实现花城建设规模化、国际化、品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约化。
作为汽车产业界的代表,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张帆分享了广汽在未来汽车发展的思路和想法上的案例。他强调,汽车数量的增多并不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最根本原因,产业界能够做的就是尽量降低汽车的排放、汽车的污染。他表示,在油耗、排放、环境保护和尊重等方面,广汽集团也会尽力做好技术工作,从商品本身出发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出行解决方案,并成为城市更好的景观。
身处环境保护的第一线,广州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柳主要介绍了如何落实环境保护工作。他表示,理想和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生态文明不是一天能够达到的,仍有很多问题要处理,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保障环境安全,第二是改善环境质量。
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对本次会议作出总结。她感谢了各位演讲嘉宾的思考和建议,并对嘉宾们的发言主题做出评价。她表示,绿色低碳生活还是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逐步的缩小差距,改变我们的家园和城市。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郭美伶 图/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