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上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莅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富力大楼205室,为暨大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互联网新趋势与传媒转型”的学术盛宴。他从互联网与新趋势、传统媒体深陷的困境与转型实践及传统媒体转型路径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传媒转型的看法。
“传媒要转型首先看方法论”,郭全中教授一开题便指出媒体转型首先应明确转型方法,要做到“顶天立地”,不能以“站在昨天看今天,站在今天看明天”的态度去转型,应以未来和长远的眼光看待现在,在问题导向方面做到知行合一。谈及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时,他认为,就如发动机和电力已成为社会的底层架构和标配一样,互联网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也必将成为社会的底层架构和标配,任何阻挡此趋势发展的事物也将被它颠覆,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互联网思维,按照互联网规律来运作。
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郭全中教授分别从“极致思维、众包思维、迭代思维、免费思维、入口思维、流量思维、开放思维”八个角度阐述了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以“用户体验为王,主要是用户为中心,体验为核心”。此外,他还指出目前互联网具有用户需求迭代受众需求、智能媒体迭代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用户时间迭代用户数量及音视频迭代图文四个发展新趋势。
在传统媒体深陷的困境中,他认为传统媒体在短期内的主要困境是收入的断崖式下滑,由此会导致大量的骨干流失,造成受众的流失。而中期困境主要是难以有新的业务支柱,长期而言,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产业收入较低。面对这些困境,传统媒体在转型实践方面建立了中央厨房、湖北广电建立了长江云等,但郭全中认为中央厨房虽然解决了采编效率和能力的提升,但不能解决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探索,而这些需要新的用户去沉淀。
针对传统媒体目前所处困境,郭全中教授分别从转型思路、传媒优势、转型前提和目的四方面分析并提出了“互联网+跨界”的转型思路。首先,他阐述了“+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认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互联网+”是把互联网作为底层框架和标配,是按照互联网规律去重构。他认为目前最好的转型思路就是“互联网+跨界”,将互联网与中期产业支柱结合起来。同时,他还指出目前传统媒体存在政治资源、品牌信任背书、本地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认为一把手、互联网思维、技术能力、战略布局能力及市场化机制和能力是转型的前提。另外,为实现“以智能媒体为核心,打造现代传播能力”的转型目标,郭教授提出了转型的33框架,“在短期内进行传统业务的优化、中期建立新的产业支柱、长期实现互联网彻底转型,通过大数据和用户实现智能信息匹配等”。
最后,他用“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更是最好的时代”来总结对互联网时代的看法,借用比尔•鲍尔的名言“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上,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来激励暨大新传学子在传媒转型之路上努力前行。
(文/董云霞 图/王蒙)
【嘉宾简介】郭全中,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略运营部副主任,现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产业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管理、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