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22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现场)
“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既是国家赋予广州“十三五”及未来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与期盼,也是推进广州国家中心城市迈向全球城市的重大战略机遇,对广州在新常态下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参与国际竞合发展意义重大。围绕这一主题,6月23日上午,由广州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及南方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22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在暨南大学召开。
本期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出席致辞,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谭晓红主持。六位演讲嘉宾分别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孔令斌、广州港务局副局长黄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靳文舟、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广东机场管理集团战略部部长林佩群。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启亮、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杨先顺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孔令斌发表了主题为 “枢纽城市与枢纽”的演讲。他从城市发展的当前阶段、综合交通发展的规律展开,分析了广州在枢纽建设上的策略,并提出了几点思考。他强调,枢纽城市与枢纽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既有关联,又存在区别,而在珠三角这个地区,提枢纽城市概念有一点勉强,更确切地应该是枢纽城市群。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针对广州建设国际交通枢纽提出了几点思考。他首先阐述了广州建设国际交通枢纽的背景,接着对广州最近的变化格局、内部逻辑关系进行了辨析。他认为,广州不仅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还要争取国家相关的“一带一路”的制度设置和机构,制度厚度增加,才能使交通的优势转化成城市发展的优势。
广州港务局副局长黄波的演讲主题是“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他重点解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给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这三个方面。他提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主要具有四点优势:悠久的航运港口历史、雄厚的港航产业实力、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繁荣广阔的经济腹地。
作为学界的专家,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靳文舟教授从交通运输规划的角度,提出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需要持续稳定的规划导向。他认为,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需要大力发展国际化海运和航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应以南沙作为核心支撑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还要集中精力力保战略重点;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广州要注意细节。
作为企业界的代表,广东机场管理集团战略部林佩群部长立足自身,详细地讲述了民航业在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介绍了白云机场的一些具体情况。他指出,白云机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他希望,发展交通枢纽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希望政府在整个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刚教授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群方面的研究,在本次会议上,他发表了题为“交通枢纽与大广州”的演讲。他以当前全球城市发展态势为依据,通过分析大广州与广佛同城化的现状,提出了大广州交通枢纽建设的三个层面。他认为,在以往的城市发展中,城市资源、地理位置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而现在的城市发展比较依靠城市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谭晓红对本次会议作出总结。她首先感谢了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围绕“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这个主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的深入探讨,并对嘉宾们的发言主题做出评价。她希望,今天的探讨能为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有所启迪,为当下建设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解答。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郭美伶 图/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