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乐竞中国

首届中国视觉修辞论坛顺利落幕

时间:2018-03-27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38

3月18日上午,首届中国视觉修辞论坛在我校第二文科楼郁文报告厅顺利召开。论坛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涛教授主持,参与本次论坛讨论的有来自西南大学的刘丹凌教授、重庆大学的郭小安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的李红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杨致远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的何艳老师、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杨才英副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姚晓鸥老师、陈广耀老师、黄雅兰老师、施畅老师和博士生王雪晔。

与会嘉宾讨论

论坛开始,姚晓鸥老师围绕“作为媒介的图像本身是否有意义”的问题,从语义、语用学、修辞学、指称和反指称论的角度切入,阐述了图像是如何作为一种建立关系的手段参与到意义的建构中的。李红副教授将研究的关注点放在了监控视频上,监控视频作为一种体制化的“观看”和言说方式如何开展修辞实践?在“后真相”时代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研究所要回应的问题。陈广耀老师以弹幕视频广告为对象,设计的眼动实验,试图分析弹幕元素是否能提升视频广告的表现力,对商品品牌和购买效果会产生何种影响,弹幕互动和受众卷入度之间是何种关系等问题。杨才英副教授作为语言学专家为论坛带来了跨学科的观点碰撞,她的研究将文字语法引入视觉领域,基于视觉语法,试图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对新闻图片展开研究。刘涛教授的“主场”报告启发人思考的是为何图像与图像所具备的“能量”不一样,为此借入“符号势”的概念,从意象征用和概念生产等角度回应了研究问题。刘丹凌教授利用“利奥塔图形理论”为“像化”国家形象的研究建立起一套框架,从结构、符码、原型三个方面分析视觉信息中传递的国家形象。与刘丹凌教授的宏观主题不同的是,黄雅兰老师从日常自拍切入研究,探讨当下流行的自拍方式究竟是个人的自我赋权还是一种社会主流审美的视觉霸权。杨致远副教授的研究梳理了“诗意纪录片”的界定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其表意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利用镜头和蒙太奇产生的修辞手段和修辞效果。王雪晔通过对图片事件中农民工表演式抗争的总结和观察,具体从颜色象征和语境重构两个视角,分析这种以“秽”抗争行动中的图像政治。施畅老师的研究呼应了时下热门的AI话题,从军事主义和科技主义的角度剖析和反思了“视觉机器”在现代“透明社会”中的作用。何艳老师的研究从巴特的“视觉修辞”概念缘起,尝试分析广告中的视觉修辞策略,并将对象文本从商业广告拓展到公益广告和政治宣传广告。

李红副教授进行主题分享

刘涛教授进行主题分享

本届论坛前承3月17日的“2017年国家社会基金年度重大项目开题研讨会”,旨在对开题过程中的专家意见进行再一步消化和讨论,并为课题团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细化未来研究方向和研究工作的平台。

据悉,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大项目共立331项,由全国136家单位承担。我校共申报12项,获批5项,项目立项数居全国第15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目前我国社科研究领域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科研项目,其定位是面向国家高层宏观决策和战略需求,着力推出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年度重大、专项重大以及重大委托等项目类型。

附论坛报告题目:

姚晓鸥《规范或实体:传播与修辞的意义理论》

李红《观看的辩证法:监控视频的“解构修辞”研究》

陈广耀《弹幕视频广告的观看机制: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

杨才英《基于视觉语法的新闻图片分类研究》

刘涛《意象论:寓意之象与视觉修辞分析》

刘丹凌《图像、形式与母型:国家形象的视觉识别框架》

黄雅兰《从“美图”到“美颜”:修图软件与社交媒体中的性别展演》

杨致远《影像的“炼金术”:诗意纪录片的表意与修辞》

郭小安《政治传播中图像的情感动员效应》

王雪晔《以“秽”抗争:农民工表演式抗争的图像政治》

施畅《机器的视觉:战争加速、影像补给与知觉自动化》

何艳《新媒体视觉实践与广告修辞的“问题域”》

文:吴雨虹

图:黄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