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下午,南方杂志社首席记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首批南方名记李焱鑫做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广大师生分享他对党媒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变革实践与发展前景的看法。李焱鑫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随后进入南方杂志社工作,从事党刊报道11年之久,曾多次荣获广东新闻奖,全国党刊新闻奖等。
在追逐10w+的时代,党媒才会关注没有流量的人
关于党媒,李焱鑫表示,广义上党媒是所有公开发行的本土媒体;狭义上党媒即是党报、党刊、党网。党媒是一个国家宣传期主要政策措施、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是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其运营始终将政治责任、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通过流量和分享塑造一种新的新闻价值观念,这样容易导致稀缺的真相被泛滥的视点和激切的情绪反复消费。而党媒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做的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不做文字商人和情绪生意。因此,党媒在互联时代一直在关注和报道“没流量”的人,其新闻报道宁要小小的感动,也不要喧嚣的狂欢。
同时,大家对党媒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刻板印象,但李焱鑫说,党媒对于一些负面情况视而不报并不意味着视而不见,因为党媒还具有内参功能,报道需内外有别,严格遵守政治原则。因此,党媒需要助执政党全方位地把握社会脉搏,对于社会的进步,党媒有足够的体会;对社会的问题,党媒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全媒体时代的党建报道与党建传播
在党建报道领域方面,南方杂志社党建视频中心的建设是全媒体时代党建媒体的发展案例,这一党建视频中心结合各地各单位党建展示需求提供党建专业视频拍摄服务,围绕南方杂志社党建全媒体建设,相继推出多部视频作品,相关工作在收获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得到市场良好认可。南方杂志社的党建传播依托《南方》杂志、南方杂志社公众号、南方先锋号、南方党建智库网等资源,整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相关媒体的党建资源,重点打通集团内各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报道全省各地各单位的党建成果与经验,打造南方党建研究院,形成以传媒能力为核心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为各行各业的党建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产品。
如今新闻形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新闻产品在呈现形式上更为丰富,在传媒业态与时俱进的当下,党媒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减法比加法更有技术含量,筛选比收集更有现实意义,观点比表述更有真切价值,互动比单通更有积极影响。党建报道也可以走进朋友圈,党建报道也能学习新媒体的标题技巧,并遵守相应的政治规则。党建报道可旗帜鲜明地亮出“大党建”的特色,增加融媒版块,打通纸质刊物与新兴媒体的通道,具备专业性、新闻性、可读性与贴近性。党媒也要同粉丝求共鸣,将信息从“事实型”转变为“观念型”,让传统读者变为粉丝型受众,努力强化互动,以观点为核心,基于现有资源,通过适当形式,打造党媒的综合影响力。这是全媒体时代,李焱鑫对党建报道和党建传播的一些建议。
重塑党媒记者
李焱鑫表示,党媒是新闻系学生就业的最优选择之一。新时代给予党建报道和党建传播最大“红利”和“风口”,掌握党建报道和党建传播规律,是党媒记者的基本功。李焱鑫认为,党媒记者要想将党建报道写得接地气,最重要的是行走基层。新闻品质是来自现场的,而非写作技巧。记者是信息的收集者,而基层才是最大的信息源。直面基层,就是直面真实,也唯有在基层,我们才能看到琐碎的、平凡的、复杂的社会剖面,在真实中找准表达的力量。只有亲历翻山越岭,描写才能波澜起伏;见证喜怒哀乐,文字就不可能缺乏情感。
在全媒体时代,党媒记者仍须注重学习积累,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一方面,要利用资源,注意与上级党委联系、沟通;另一方面,要扩大视野,深耕属地,捕捉活水。无论传播技术发展到哪一阶段,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是不变的,而记者的基本功也是不变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片选择能力、主体提升能力、政治把关能力……这些传统媒体记者理应具备的功夫,很多时候须在传统媒体汲取历练。
(文/图 戴甜甜 郭思琦,主持:姚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