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下午,南方都市报采访中心执行主任、南方都市报前首席记者裘萍做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广大师生分享了她进入南方都市报这10年来的时政报道实践,以及南方都市报作为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如何进行智库转型的探索。 裘萍自2008年于厦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南方都市报,获得过“年度记者”“南方名记”等称号,同时也是玩跨界的媒体人。
变:变的是形式
裘萍从2014年到2018年的几个经典案例梳理和分享了变化的过程和脉络,给大家呈现出南都的变化并不是突变,而是一步步地积累起来的。
要说变,就要从过去说起,对比才能看出变化。裘萍首先分享的是2009年的番禺焚烧门事件。在该事件中媒体在动态追踪的同时,发起独家调查,进一步挖掘事实真相,保持了话题热度长时间不减,引发社会思考,最终促成政策检思,达到科学治理,以致“善治”。这是当时传统媒体影响公共政策的路径。而从2014年开始,南都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做了一系列数据新闻的尝试。从《看广州副市长怎么炼成》到极具都市类报纸特色的《小贩报告》,都跳出了传统的报道模式,从局部细节开始倾向于寻找物证,用数据说话,引发了大量转发和热议。这些对于数据库新闻的尝试,为2018年大数据研究院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到2018年2月,南都组建了大数据研究院,全面打造媒体智库产品。在这之后做了很多智库媒体的探索和转型,例如《天河CBD整体提升计划》,在这个活动中南都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传统媒体形象,也不是代运营,而成为科学治理的参与和推动者;是区域形象的管理和传播专家,是“策划外脑+一揽子活动传播专家”。同时还通过邀请各种文化、艺术界大咖,通过分享会等形式打造了一个文化传播品牌“听见花开”。在传统媒体广告收入骤减的当下,能够利用自身的信息产业链,将南都的业务从媒体传播的角色前移到活动执行,在市场上与广告公关公司竞争,是传统媒体积极转型的代表。
不变:不变的是内心遵循和专业主义
南都作为传统媒体的形象虽然变了,但是内心遵循不变,用两个字来表达,那就是“善治”。如何去影响公共决策,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如何让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一直是南都人的内心遵循。
裘萍实战经验丰富,在讲座中通过分享自己以及同事5个有趣的采访故事,告诉大家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记者的专业主义不能变。在这些故事里,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实战经验,而且分别对应主动、执着、真诚、用心和负责这5个要点,这正是每一个记者都应该始终秉持的原则。故事虽轻松,听来令人发笑,但意义深刻。
作为业界的优秀人才,裘萍除了分享实践工作中的体会以外,还在讲座的开始为广大学子指明业界当前急缺的三类人才: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数据人才、策划和创意人才和专业的研究人才。这样的指引无疑为有志于在传媒领域发展的同学点明了未来可发展的方向,也为新传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建议。
(文/图 李嘉晨 岑颖倩,主持:姚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