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张智华教授来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中国网络剧的审美价值与传播为主题进行演讲,与暨大新传学子们分享他对于中国网络剧发展现状、艺术属性与发展路径的观点。张智华教授主要从事电视与新媒体、影视文化与批评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获得北京市社科成果奖、国家广电总局成果奖多项。
张智华教授首先分析了现今中国网络剧的发展情况。他认为,自从2015年中国各大视频网站加大对网络剧的投资,中国网络剧就呈井喷式发展,逐渐从边缘向主流靠拢。同时,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与丰富的文化资源都赋予了网络剧极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中国网络剧在开始进入世界主流市场的同时,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因此对它的审美价值与传播进行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剧是网络催生的艺术新形态,主要由网络公司或外包公司制作,制作周期相对较短。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与短小精悍的特点,并且在网络上反复播放,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时间、种类等。总体而言,网络剧具有极强的多元化和交互性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题材内容、叙事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
张智华教授将中国网络剧划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以《万万没想到》等网络剧为代表,内容短小,叙事上没有固定主线,表达方式上具有轻松幽默的娱乐化特征,在思想内涵上部分网络剧追求去中心化和反深刻思考。第二种形态以《匆匆那年》、《白夜追凶》等网络剧为代表,以其缜密严谨的情节,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精良的制作以及与电视剧相等的时长等特点改变了人们对于网络剧内容粗浅篇幅短小等认识。第三种形态以《高科技少女》等网络剧为代表,数量不多但艺术水平较高,表现出人物在困境中的乐观精神和奋斗历程。
在以上三类网络剧中,第二种形态的网络剧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这种形态的网络剧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网民的需求,具体可分为怀旧青春片和涉案题材片。怀旧青春片共同呈现青春时代的环境,营造了80后观众集体怀旧的风潮,涉案题材片则具有现代都市感和时尚感,同时融入悬疑惊悚血腥等具有冲击力的视频元素,揭示了复杂的人性。
从整体上看,网络剧呈现出了以“重口味”包裹“正能量”的审美内核。一方面,网络剧存在使用暴力、血腥、惊悚等元素给予观众感官刺激和心理刺激的问题,并且有迎合受众心理的媚俗倾向。另一方面,网络剧又普遍关注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为老百姓说话,具有极强的草根性。
除了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张智华教授还提到了网络剧的交互性特征和后现代美学倾向。网络剧从创作到播放的过程中都不断与受众互动,受众的反馈参与是网络剧的重要部分。后现代的美学倾向则体现在数据化的虚拟性和艺术真实。
近年来,中国网络剧发展兴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视频网站积极制作网络剧;网络剧的短叙事方式适应了网民碎片化的观看习惯;粉丝经济和粉丝文化发展较快;国家也开始重视网络文艺包括网络剧的发展。在未来,中国网络剧要继续发展可以从几方面去着手:一是重视网络剧原创或改编的内容;二是深入挖掘题材与话题,把握惊悚与正能量之间的平衡,体现出老百姓的要求,为老百姓说话;三是探索适当的类型混杂,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剧特征相结合;四是采用碎片化的供应方式并与观众及时互动。
最后,张智华教授指出了中国网络剧的发展理念,即增强精品意识,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格,增强审美情趣,提高技术水平。在讲座中,张智华教授通过引用类型迥异的网络剧片段和丰富的案例,使新传学子对于中国网络剧的形态、审美内涵以及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认知。
(文/图 岑颖倩 李嘉晨 主持人:姚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