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乐竞中国

我院与西南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2018学术年会

时间:2018-12-03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57

12月1-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2018学术年会在西南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视觉议题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趋势”。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四十余所高校近百名学者齐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碰撞观点。我院执行院长支庭荣出席开幕式并进行致辞,刘涛、曾一果出席了会议。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安春元、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支庭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参会学者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刘涛,“华中学者”晨星岗入选人、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传媒“晨晖学者”郭小平,《道德与法制》《金剑之光》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新闻调查》栏目出镜记者、“五个一工程奖”“金话筒奖”获得者张小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策划、《焦点访谈》主编、新闻中心策划部制片人庄永志等。

会议设八个主题论坛、四个分论坛和学术研究座谈会,立足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和对话路径,提炼、发展和创新当前视觉研究的理论话语和方法体系。专家学者分别从“影视传播与视觉修辞”“ 新媒体与视觉修辞”“图像理论与图像社会史”和“视觉文化与图像政治”四个角度聚焦当代新媒体语境下视觉议题研究呈现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趋势,以反思、创新的思路回应变化中的视觉形式及其传播过程。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创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小玉认为,年会推进了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增强了新闻传播学科诠释图像时代的能力。她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锋,能梳理出视觉实践的文化过程、文化逻辑与运行规律,让传媒学子更好地面对和理解图像时代。

暨南大学支庭荣教授、复旦大学廖圣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智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郭小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贵武教授、南京大学庄永志教授、暨南大学刘涛教授、西南大学虞吉教授作主题演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小琴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严功军教授点评;西南大学涂涛教授和韩敏教授主持。

会议特别安排学术研究座谈会,青年学者和期刊主编就如何寻找研究议题、如何展开跨学科前沿对话等问题深入探讨。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刘丹凌教授主持。

  

刘涛教授认为,“视觉”是这个时代非常具有生命力的议题,视觉修辞有很大的社会面向,作为视觉表现的图像同样拥有很多不同的范式,并且每个范式回应的社会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用现有的范式去打开或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一张图片言说的何止千言,我们该怎样理解图像,分析图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探究图像在社会变迁中存在怎样的维度和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方式成为了寻找学术前沿议题的核心。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教授从视觉“编读往来”出发,讲述了《现代传播》的办刊理念及未来发展趋向。他认为,每一篇学术文章都应对应强烈的社会诉求,一流的学术期刊需具备社会影响力,能够担负支撑学科发展、促进人才进步的重任。

《南京社会科学》副总编虞淑娟认为,每本刊物都有它的特点,它的风格,它的作者。她形象地把选稿比喻成谈恋爱,编辑和作品之间能不能对上眼,产生情感共鸣,这点尤其重要。她表示:《南京社会科学》偏向关注有问题意识和理论抱负的真正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和女性学者。她认为,学者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才能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是年轻人的,我们应该给予青年学者最大的支持空间,让他们有更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学术才华。

 

座谈会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郭小安教授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一果教授从跨学科的角度,结合自身研究经历提出,单独领域研究存在局限性,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对话才能挖掘到前沿议题,并且学术前沿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走“新”,用旧理论、旧方法看回去,重新回到历史深处,也能创造出前沿性的成果。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吴炜华教授分享了自己做学术的心得体会,他认为学术研究并没有什么前沿和非前沿之分,坚持和相信自己判断,做自己心中的前沿主流更为重要。

年会还颁发了首届视听传播研究优秀学术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