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以“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自治·法治·德治”为主题的第33期广州新观察学术圆桌会议在暨南大学召开。此次圆桌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齐齐哈尔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基地、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城市观察》杂志社承办。
(图为33期“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嘉宾)
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谭晓红主持,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致辞,来自政府、学界以及业界的七位演讲嘉宾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七位嘉宾分别为:广东市农业局副局长蔡伟科,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员会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小华,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唐守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义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宏,广东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琳,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庭荣以及来自齐齐哈尔市政府、广州市政府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近40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与会旁听。
会议上,曾伟玉首先发表致辞,她表示这一期的新观察会议非常特别,是由广州市社科联和齐齐哈尔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南方日报社共同主办,并向大家隆重介绍了来自齐齐哈尔的与会嘉宾。她提出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乡村治理体系,怎么样从自治、法治到德治值得大家深入探讨。
蔡伟科首先介绍了广州三种农村类型——城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的总体情况,并从中归纳出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他结合从化区鳌头镇西塘村和增城区下围村两个案例,指出农村基层治理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记农民是主体。他还分享了广州在乡村治理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陈小华就增城区当前关于乡村组织振兴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系统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关键一环,在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方面,主要就是坚持“三个统一”,即:坚持加强领导与加大投入的统一、坚持优化队伍与促进工作的统一、坚持党建引领与“三治”结合的统一。
唐守祥分享了自己调研时发现的一些乡村治理困境,针对乡村治理体系重构的路径选择,他提出了如下观点:“三治”间关系与融合、乡村治理有效的“文化渗透”、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构建乡村德治新体系和建设平安乡村。他还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创新。
刘义强则从小农户成长论的视角阐释了乡村振兴中产业与治理的协同演进。他认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就是小农户,中国走出贫困陷阱有三条解释进路:现代化理论、制度理论和历史决定论。以小农户成长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的中国道路是在城乡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新时代,深化实践中国改革发展经验的一种模式变体。
文宏发表了题为“建国以来乡村治理路程回顾及未来展望”的演讲。他首先概述了乡村治理的两大主题:外部因素和内部关系,随后追溯了乡村治理的历史沿革,包括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三个阶段。针对未来乡村治理,他提出三点展望: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乡村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乡村与城市的和谐共处。
凌琳从德生科技的实践出发,就乡村旅游+乡村电商的精准扶贫模式进行解读。德生科技专注于中国公民金融社保卡应用服务,实名农户对口帮扶是其项目之一。为了实现乡村的持续发展,德生科技将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的流量打通,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引流,让消费者有一个智慧向导。
张玉针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统合式治理”路径谈了自己的看法。她介绍了农村基层社会的“乡政村治”模式,认为这一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总结了学术界提出的三种解决路径。她以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的统合式治理路径为例,提出了统合式政治治理的运行方式,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对行政科层制的整合。
最后,齐齐哈尔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宏镝对会议内容作了总结。她首先用“三地三城”介绍了鹤城齐齐哈尔市,随后对嘉宾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她认为七位发言人都突出了问题导向、逻辑关联和案例支撑,本次圆桌会议充满了务实、创新和融合的特色,齐齐哈尔一行会进行深入的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乡村治理实践。
(文/张敏 图/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