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邓绍根回到曾工作十余年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上海时期的暨南大学新闻教育研究》的精彩讲座。
邓绍根,长期从事中国新闻传播史论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参与重大课题3项;论文《论民国新闻界对国际新闻自由运动的响应及其影响和结局》(《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9期)荣获“2012-2013年广东省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中国新闻学的筚路蓝缕: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
此次讲座,邓绍根老师从1928—1929 年: 暨南大学尝试开展新闻教育、冯列山与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创建、詹文浒与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在沪的终结三大方面进行展开。邓绍根老师指出,1928—1929 学年,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叶公超聘请《申报》编辑马崇淦出任新闻学讲师,尝试开展新闻教育,点燃新闻学的火种。在抗战胜利后中国新闻教育恢复发展和上海创办新闻教育的第二次高潮中,暨南大学于 1946 年 8 月聘请华侨报人冯列山为新闻学专任教授创办新闻学系,提出了“华侨报业生力军的摇篮”发展目标,开创了系统新闻教育的历史。1947 年 10 月,暨南大学聘任《新闻报》总编辑詹文浒为新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 1949 年 9 月合并至复旦大学新闻学系。
邓老师通过对上海时期暨南大学新闻教育历史的梳理,提出了五大鲜明特点:第一,阶段性明显。上海时期暨南大学新闻教育历史具有前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1928—1929 年的暨南大学新闻教育历史,属于尝试开展新闻教育的探索阶段,而 1946—1949 年则属于系统开展新闻教育阶段。第二,顺应中国新闻教育历史发展潮流。上海时期暨南大学新闻教育分两个阶段开展新闻教育,恰好顺应了上海乃至全国新闻教育兴起的两次高潮。第三,符合侨校特色,培养华侨报人。第四,重文史基础,加强新闻史论及业务学习。第五,密切新闻业界合作。
邓老师表示,虽然上海时期暨南大学新闻教育在1949 年 9 月停止了,但其对暨大新闻教育的开山创业之功不容抹杀,其新闻教育的火种于 1960 年在广州暨南大学新闻专业接续相传。特别是随着 1978 年改革开放的生机,暨南大学恢复新闻学系建制,薪火传承,生生不息。而作为暨南大学新闻系的学生,通过此次讲座也深入了解 暨大新闻系的历史,强化了每个暨南新闻人身上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历史精神需要每一届学子传承。
(文/图 郭思琦 戴甜甜,主持: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