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19点30分,我院党委书记杨先顺教授在教学大楼A1307教室给学生上了题为“人工智能的道德困境和伦理治理”的思政第一课,我院部分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计130余人聆听。
杨先顺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主题课程的背景,2018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在上述背景下,从新闻传播专业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道德困境与伦理治理,已成为大势所趋。
杨先顺教授分别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讲述了人工智能的道德困境,包括人工智能是不是道德主体、是否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带来技术异化,以及人工智能体的道德标准如何设定、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破解人工智能的信息茧房和算法歧视等一系列困境。
杨先顺教授以机器人写新闻、机器人写广告文案、机器人设计海报、机器人写诗等为例,与同学们互动讨论了“人工智能未来有能力取代人的劳动,但是否应该取代人的劳动”这一问题。在讲述人工智能的道德标准或道德原则时,杨先顺教授介绍了科幻小说家Asimov1942年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和第零定律,同时以功利论和义务论为讨论话题,就电车难题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互动。
最后,杨先顺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几个重要环节:第一,建立、健全有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第二,构建有序、有力、有效的道德舆论场,善用新媒体营造舆论氛围,善用新话语增强网民认同感和代入感,善用新手段,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建立企业道德形象评价体系;第三,重建个人修养的德性伦理,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第四,借助道德心理学,加强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增强道德自觉;第五,加快人工智能体道德算法的研发和道德标准的制定,让人工智能体德智兼备。
(唐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