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第四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盛大召开。
本次论坛以“5G时代,未来已来”为主题,旨在探索5G时代中国广播的发展路径。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媒体、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媒体融合、5G、人工智能、4K”等热点议题,为中国广播媒体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
开幕式上,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翠芳、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赵慧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国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覃信刚、浙江传媒学院原院长、教授项仲平先后致辞。
在5G时代,中国广播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又有哪些新的发展路径可以探索?开幕式后,业界和学界的八位特邀嘉宾展开了主题演讲。
广东广播电视台原副总编辑、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原总编辑赵随意分析了5G技术引起传媒行业内容生产、商业模式、制作技术的变革。5G技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创新变革思维方式,不要过度恐慌和胆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小普认为,技术扮演的角色不应仅仅呈现在丰富传播手段、更新表达形式层面,更应该渗透于重塑新的意义生产这种生态层面的实践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回顾了央广网的创新实践,并提出要重新理解全球传播格局与中国发展的关系,进而分析了智能、移动与云对于构建中国网络强国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学院教授王宇认为要从理念、技术、服务、内容等方面打造广播融媒体,重构与突破媒介之间的边界,坚持移动为先、用户至上、内容为王,形成终端矩阵。
华人头条总编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原总编辑卢文兴认为,作为传媒从业者,要做到“内外兼修”,改变自身观念,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意识,探索符合人们感知规律的传播“玩法”,塑造谦逊自信达观包容的传播形象。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颜春龙教授提出,要探索音频作为智能媒体,在5G时代为人类生活创造出的更多可能性。同时,他也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记声音为本的原则。
尼尔森网副总裁牛存有利用大数据分析广播受众的生态,建议传统广播要把受众转化为用户,要构建用户、声音、场景之间的联系,并明确用户需求,为用户送达更精准的优质内容。
浙江传媒乐竞中国与传播学院吴生华教授探讨5G时代广播业态将发生怎样的蜕变,认为大众广播与互联网音频媒体收听市场区隔将被打破,互联网广播发展呈现“泛音频化”趋势。
主题演讲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教授主持。
下午,与会嘉宾在两个分论坛继续探讨相关议题。在第一分论坛上,甘肃广播电视总台青少广播副总监王成梧、华南农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唐涤菲等在畅想5G时代广播未来发展的同时,也审慎思考当下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痛点,就如何突破广播发展的技术、人才和体制机制阻碍等困境,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建敏主持分论坛,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亚虹对代表发言进行了评议。
在第二分论坛上,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汤天甜、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王春美、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童云等学者思考5G时代媒体的发展逻辑与转型挑战,围绕5G时代广播经营和广播传播的终端变革等话题展开讨论。该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成文胜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沈正赋教授担任评议人。
当天晚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广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教授申启武主持会议。申启武对一年以来广播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同时对于今后的工作设想与各位理事进行商讨。随后,在座理事就广播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发展纷纷提出建议,如改革论坛形式,增设论坛对话的环节,加强与业界深度合作等。最后,申启武总结发言,提出要坚守广播研究的前沿阵地,使广播专业委员会研究的内容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广播事业发展,让理论研究切实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实现广播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