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乐竞中国

加强国际传播力 讲好中国故事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涛开讲“思政第一课”

时间:2020-09-23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点击: 730

 

921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涛在邵逸夫体育馆为2020级新生们讲授题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第一课。本次思政课采用“线上+线下”、视频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学院300多名党员师生同时通过学院抖音号在线收听。

授课开始之前,刘涛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在全球语境下,中国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他指出,在当今中美关系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去探讨中国声音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刘涛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这个大主题下,选择了一个切入点与新生们进行交流: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和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1学院党委书记刘涛讲授思政第一课

 

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刘涛表示,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三差”,即信息流入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简单来说,“三差”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并没有在对方的角度上得到很好的呈现或是真实的回应。刘涛以《纽约时报》和《卫报》的数据新闻为案例,阐释了一些对中国不利的声音是怎样通过一套策略性的表述方式,进行剥离语境的、有违事实的歪曲呈现。

我们传播中国声音为什么要讲故事?刘涛认为只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才能更好的‍‍传递我们的声音,而且我们所强调和传递的一些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融入故事的框架,有助于在故事的维度上更好的理解和传播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  需要“四个支柱”

针对讲故事的技巧和策略,刘涛提出了四大支柱: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和讲道理。

第一是讲事实,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刘涛指出,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求讲事实,讲事实的逻辑起点便是真实性。只有在事实的维度下讲中国故事,才能传递出更大的声音。但讲事实也要强调讲事实的方式和途径,如何在数据维度上发现事实,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二是讲形象,要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刘涛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创新新闻呈现的形式,更好地呈现出新闻事实。而要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需要创新表现形式和话语形式,要让所讲的故事具有趣味性或者戏剧性。

第三是讲情感,打造感人至深的接受情景。刘涛强调,故事是一种很好的传播途径,在故事情景中人们更容易完成意义建构,理解故事内涵。他运用多个案例说明,真情实感的传递能够引起强烈的反响,甚至改变社会秩序,在人性层面上与世界进行对话。

第四是讲道理,通过故事传递出内涵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刘涛建议同学们要能够在万千故事中找到一个具有冲击力的故事,一个能反映中国的时代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传递出巨大的能量,呈现中国话语包裹的思想体系。

 

最后,刘涛强调当今讲中国故事要阐释中国特色,讲中华传统文化故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事、民族复兴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和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故事。同时,他认为,作为新闻学子,最起码需要具备两点:一是情怀,二是强大的知识体系。只有情怀和知识体系相结合,才能让知识体系产生价值,和梦想对接。

 

文字:陈洁玲、邹美含

图片:黄晓明

 

 

思政第一课新闻学子感悟多

 

终于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听着刘涛老师的讲座,心里有种不真实的幸福感。讲座上,刘涛老师谈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讲述不为人知的新闻事实,向世界呈现真实、全面的中国。听完觉得受益匪浅,更加期待未来的研究生生活了。

——2020级传播学研究生梁昊

 

刘涛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强调从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的层面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我们的使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理论如何指导实践,这都是我们进行新闻传播学研究应有的题中之义,如何让事实、形象、情感、道理进行有机结合,讲好中国故事,都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2020级新闻传播学博士林璐

 

作为新传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就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中国故事来展现最真实的中国。阐释好中国特色,传递这个民族的本质和底蕴,是我们的任务。我们需要知识和才华,而不只能靠讲感情。因而,我们要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在未来四年,注重学识的积累,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级广播电视本科卢怡君

 

刘涛教授在思政课上很多观点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勉励暨南学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作为暨南学子,特别是新传学子,我们应该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提升自己的传播本领,努力为中国发声,将中国故事讲好。

 ——2020级新闻与传播硕士曾令凯